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巫奉約 寫稿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談到「健康長壽」,絕大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兩大支柱:均衡的飲食與規律的運動。這當然是維持身體機能不可或缺的基礎。然而,最新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卻又合乎情理的真相:有一個簡單的日常習慣,對提升老年人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其影響力甚至可能超越了單純的運動。
這個強大的習慣,無關乎健身房或複雜的養生食譜,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與人共食」。本文將深入探討為何「一起吃飯」這個看似平凡的社交活動,會成為預防阿 茲 海 默、延緩老化、促進「大腦健康」,甚至延長壽命的關鍵策略。
阿 茲 海 默|打破迷思:為何「一起吃飯」的力量超乎想像?
近期發表於《營養與飲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的一項研究,針對高齡族群進行了長期追蹤,發現與獨自用餐相比,保持與他人共餐習慣的長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平均壽命也更長。
這項發現挑戰了我們過往將健康完全歸因於個人身體鍛鍊與飲食控制的觀念。事實上,運動固然至關重要,但「共食」提供了一種獨特且多面向的健康效益,其影響力涵蓋了生理、心理與認知等層面。這意味著,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健康與我們的「連結感」密不可分。
阿 茲 海 默|「共食」對身心的健康有哪些益處?
2018年日本期刊《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相關研究指出,專家分析「與人共食」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強大的健康效益!其主要源於以下四個關鍵因素:
1. 更均衡的營養攝取
獨自用餐時,人們往往傾向於簡單、快速地解決一餐,可能導致飲食單調、營養不均。相反地,與家人或朋友共餐時,餐點的準備通常會更豐盛、多樣化,無形中增加了攝取蔬菜、水果及優質蛋白質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全面的營養。
2. 強化大腦的認知刺激
餐桌上的對話,本身就是一場絕佳的「健腦運動」。在交談中,我們需要聆聽、理解、從記憶中提取資訊、組織語言並清晰地表達。這一連串的過程,全面地活化了掌管語言、記憶、思考與社交功能的腦區,是預防失智、阿 茲 海 默症,並維持大腦靈活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3. 驅散孤獨的心理慰藉
孤獨感已被證實是憂鬱症、心血管疾病及認知能力下降的重大風險因子。共食提供了一個穩定且規律的社交場域,能有效緩解孤獨,給予心靈上的支持與慰藉。這種歸屬感與安全感,對穩定情緒、提升心理韌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 建立正向的情感連結
分享食物是人類建立關係最古老、最核心的方式之一。在輕鬆的用餐氛圍中,分享生活點滴、交流情感,有助於深化人際關係,創造「喜樂的心」。這種正向情緒能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對整體健康產生保護作用。

阿 茲 海 默|從餐桌開始的健康革命:如何實踐「共食」生活?
將「共食」融入日常生活並不困難,以下提供幾個實用建議:
家庭優先:盡可能安排固定的家庭共餐時間,並在用餐時放下手機等3C產品,專注於交流。
社區參與:對於獨居的長者,可積極參與社區關懷據點、長青食堂所舉辦的共餐活動,結交新朋友,擴大社交圈。
職場午餐:上班族可多與同事相約共進午餐,避免獨自一人在辦公桌前解決,這不僅是休息,更是建立團隊情誼的好機會。
朋友相約:定期與三五好友相約聚餐、喝下午茶,主動創造與人連結的機會。

阿 茲 海 默|健康,從分享一頓飯開始
總結來說,追求健康長壽的藍圖,不應只聚焦於個人的身體指標。我們的健康,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網絡緊密相連。「與人共食」這個簡單的習慣,完美地結合了均衡營養、認知刺激、情緒支持與社會連結這四大健康支柱。
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健康老化,是在維持身體機能的同時,也滋養我們的心靈與大腦,真正有效預防失智、遠離阿 茲 海 默。今天起,不妨就從約一位家人或朋友,好好地一起吃頓飯開始吧!這或許是您能為自己和所愛之人,做出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健康投資。
阿 茲 海 默|免責聲明
本文提供的資訊旨在增進大眾對健康促進概念的認識,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若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慮,請務必諮詢合格的醫師或相關醫療專業人員。
---
參考資料
1. **新聞來源**:
* 今日新聞(LINE TODAY) (2024年3月)。醫揭「長壽最強習慣」!竟不是運動?吃飯做「1件事」多活2年。取自:`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rmwoyz0`
2. **學術研究參考**:
* Taniguchi, Y., Kitamura, A., Seino, S., et al. (2024). Association of Eating Alone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Japanese Adults: The JAGES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此研究探討了日本高齡者獨自用餐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為本文核心觀點提供了科學依據。)
3.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WHO在其《健康老化十年(2021-2030)》行動計畫中,持續強調社會連結與心理健康對於長者生活品質的重要性。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臺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長青食堂」等服務,鼓勵長者參與共餐活動,以促進社會參與、延緩老化。
5. **Science 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
* 荷蘭愛思唯爾公司的一個科學和醫學書目資料庫網站,該網站收錄了來自愛思唯爾4000多種學術期刊和3萬種電子書中的1800多萬條內容。獲取全文需要訂閱,書目元數據可以免費提供。
6. **《老年學期刊:B 系列,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The Journal of Frailty & Aging》**: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Volume 73, Issue 7, October 2018, Pages 1330–1334,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w211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