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要如何活得久、過得好?哈佛研究證實:最關鍵的是這件事!

目錄
哈佛大學研究證實,健康、長壽、活得久的關鍵不是物質生活,而是擁有質量的人際關係。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許多人努力追求財富、名聲、更高的學歷或社會地位,認為這些是通往幸福與長壽的門票。我們被鼓勵要勤奮工作、累積資產、爭取更高的成就。然而,如果有一個長達近一世紀、追蹤數百人的科學研究告訴你,這些普遍追求的目標,並不是決定你一生幸福與健康的「最」關鍵因素,你會不會感到驚訝?

這不是隨意的猜測,而是來自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成人發展研究」。這項由哈佛大學精神病學家沃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主導,至今已持續長達85年以上的縱貫研究,跨越了數個世代,追蹤了從青少年到高齡、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數百位參與者,深入探討是什麼真正影響了人們一生的幸福、健康與壽命。而這項研究的核心發現,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卻又如此簡單而深刻:你與親朋好友連結的品質,「你所擁有的人際關係,才是預測你是否能長壽又快樂的最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遠遠超越了金錢、名聲、社會階級、智商,甚至基因。

 

人際關係|哈佛85年研究證實:什麼比物質更能讓你長壽快樂?

哈佛大學經過85年研究的震撼發現:親密關係是生命的定海神針

這項漫長而嚴謹的研究,透過問卷、訪談、生理測量、腦部掃描等多種方式,全面記錄了參與者的人生軌跡與身心狀態。最終,一個清晰且一致的結論浮現:

  1. 親密關係,是健康與幸福最強大的預測因子

    研究發現,那些與家人、朋友、伴侶以及所屬社群建立了深厚、溫暖、正向連結的人,彷彿擁有了抵禦人生風雨的堅實壁壘。這些良好的人際關係,能有效保護我們免受人生不如意的衝擊,延緩心理與生理功能的衰退。它們是預測一個人能否活得更久、更快樂的最強大指標。

  2. 孤獨的危害,不亞於不良習慣

    研究主持人Robert Waldinger醫師直言不諱地指出:「孤獨會致命。」他強調,長期處於孤立狀態對健康的危害,與吸菸或酗酒等已知的不良習慣相當。那些能維持溫暖人際關係的人,往往擁有更長的壽命和更高的幸福感,而長期感到孤獨的人,則更容易面臨健康問題,甚至較早離世。

  3. 人際連結,勝過財富與成就的光環

    研究對象包含來自哈佛大學的菁英畢業生,也包含來自波士頓貧困社區、成長環境較為艱困的參與者。然而,無論背景如何,研究結果都一致證實,比起財富的多寡、社會地位的高低、學歷的深淺等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指標,維持良好且溫暖的人際關係,更能有效預測參與者在晚年的健康狀況與生活滿意度。這提醒我們,真正能滋養生命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非物質的累積。

  4. 良好關係,延緩大腦的歲月痕跡

    令人振奮的是,研究還發現,那些擁有強大社會支持網絡的人,隨著年齡增長,其精神狀態與記憶力衰退的速度明顯較慢。即使到了80歲的高齡,他們仍能保持相對良好的認知功能與整體健康狀態。這顯示了溫暖的人際關係對大腦健康也具有保護作用。

  5. 關係的品質,重於數量

    這項研究並非鼓勵大家要認識很多人,而是強調關係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你不需要擁有數不清的朋友,即使只有一兩位在你需要時可以傾訴、能夠互相支持的知心好友或親密家人,這種深度的連結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就足以對你的幸福與健康產生顯著的助益。

  6. 避免長期衝突,維護關係的和諧

    研究也觀察到,長期處於高衝突、充滿壓力的親密關係中,對身心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相較之下,與家人關係和睦、朋友之間能給予支持的人,身心狀況往往更佳。這提醒我們,不僅要建立關係,更要努力維護關係的品質,避免不健康的互動模式。

哈佛大學研究85年,長壽快樂的6種原因,都與人際關係的經營相關。

 

人際關係|如何透過行動來鍛鍊「社交體能」?

將研究啟示化為行動:鍛鍊你的「社交體能」

哈佛這項長達85年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極為重要的真理:幸福與健康的基石,在於有意義的人際連結。這不僅僅是一句溫馨的提醒,更是經過數十年科學驗證的黃金準則。

那麼,我們該如何將這項研究的啟示,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這需要我們像對待身體健康一樣,主動地去維護與「鍛鍊」我們的人際關係。研究者甚至提出了「社交體能」(social fitness)的概念,強調人際互動的能力和關係的維護,是需要刻意練習與投入的。

  1. 主動出擊,經營你的關係網:

     不要等待別人來找你,主動聯繫你的家人、朋友,安排定期的聚會或通話。參與社區活動、加入興趣社團,擴展你的社交圈。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一個簡單的微笑、一句關心的問候,都能為人 際連結增添溫暖。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行動,長期累積下來,能大幅提升你的幸福感與身心健康。

  2. 投入時間與心力,深化關係品質:

    關係的深度來自於真誠的投入。花時間陪伴你愛的人,專心聆聽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在他們需要時給予支持。分享你的喜悅與困難,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緊密。記住,一段高品質的親密關係,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

  3. 學習處理衝突,維護關係的和諧:

    人際互動難免會有摩擦與衝突,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溝通與解決問題。避免讓衝突長期化,尋求理解與妥協,維護關係中的尊重與和諧,這對雙方的身心健康都至關重要。

人際關係的打造需要鍛鍊「社交體能」,有三種方法可以練習。

 

人際關係|投資你的「關係」,就是投資你一生的幸福

哈佛大學這項跨越世代的成人發展研究,用鐵證如山的科學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最樸實卻也最容易被現代社會忽略的道理:真正能讓我們活得長久、過得快樂的,不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不是名片上的頭銜,而是我們心中那些溫暖的連結,是身邊那些愛我們、支持我們的人。

無論你現在的年齡、背景如何,開始重視並投入時間經營你的人際關係,永遠不嫌晚。珍惜你的家人、朋友,主動去關心那些對你重要的人,參與到你所屬的社群中。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是你為自己一生幸福與健康所能做的,最重要、也最划算的投資。

讓我們一起將這項珍貴的研究啟示,化為具體的行動,從現在開始,用愛與連結,為自己和所愛的人,編織一張堅實而溫暖的幸福與健康網。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