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時間!探索延緩阿茲海默症進程的最新研究與希望

目錄
阿茲海默症,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最新研究與希望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阿茲海默症,這個名詞對許多人來說,代表著記憶的流失與心靈的逐步退化。阿茲海默症症狀在過去,它常被視為一種無法阻擋的疾病進程,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與無力感。然而在阿茲海默症症狀的治療,醫學與科學研究的領域,一場關於「延緩」、「暫停」,甚至是「改善」阿茲海默症進程的革命正在發生。

身為關注高齡健康與認知促進的專業工作者,我,巫奉約,見證了近年來在這項疾病研究上的飛躍式進展。從突破性的藥物治療到多元化的非藥物干預,再到深入基礎科學的探索,新的策略正不斷湧現,為我們對抗阿茲海默症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

 

阿茲海默症症狀|藥物與非藥物療法如何改變病程?

藥物治療的突破性進展:從減緩到可能暫停

醫學界近年來最令人振奮的成就之一,是開發出了能直接針對阿茲海默症病因,並被證實可以延緩病程的藥物。

其中來自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一篇報導,受到全球矚目的新藥且符合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 **LEQEMBI** (lecanemab),標誌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一種單株抗體藥物,專門設計用於清除大腦中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異常積聚物——類澱粉蛋白斑塊。臨床試驗顯示,對於處於疾病早期階段(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阿茲海默症)的患者,LEQEMBI 能顯著減少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沉積。更重要的是,這項藥物能減緩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退化速度,為患者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與更好的生活品質。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已核准這款藥物,醫界認為這為「阿茲海默氏症不再是絕症」提供了具體實證。雖然目前使用成本較高,但隨著政策討論與臨床應用經驗的累積,希望能嘉惠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除了LEQEMBI,科學家們也在探索其他創新機制的藥物。例如,有研究正開發針對特定腦部受體的口服藥物,期望能對抗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發炎並改善認知功能。還有藥物鎖定突觸功能,希望在保留正常腦部訊號傳導的同時,阻止致病性過程。這些多樣化的藥物研發方向,展現了醫學界從不同角度攻克阿茲海默症的決心。

此外,針對阿茲海默症患者常見的行為症狀,如躁動,也有新的藥物研發進展。一款名為 **AXS-05** 的新型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顯示能顯著延緩患者躁動症狀的復發,且相較於現有藥物,副作用風險較低,沒有觀察到與跌倒、認知下降或鎮靜相關的顯著增加風險。這類藥物雖然不是直接治療病因,但能大幅改善患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非藥物干預的顯著成效:活化大腦的多重途徑

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非藥物干預在延緩阿茲海默症進程中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且其效益已得到許多研究的證實。

首先,結構化、多元化的課程對於失智症患者具有積極影響。研究顯示,在日間照顧中心接受包含認知訓練、社交互動、藝術、音樂、體能活動等多元化課程的長輩,其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能有效減緩。這類非藥物介入不僅能延緩認知衰退,也能減輕主要照顧者的負擔。

一項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啟發的研究,探索了創新的「40Hz聲光刺激療法」。這項非侵入性的方法透過特定頻率的光線和聲音刺激,試圖調節大腦的伽馬腦波活動。初步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療法對於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和認知能力,以及減少腦萎縮,展現出令人鼓舞的潛力。這為非藥物治療開闢了全新的視野。

運動,這項最貼近生活的非藥物介入,其重要性在許多針對延緩失智症的研究中都佔有核心地位。規律適當的運動,無論是散步、有氧運動、太極拳或肌力訓練,都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維持神經元健康,並幫助控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可能增加失智風險的慢性病。運動不僅能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對於已經出現症狀的患者,也能幫助維持功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阿茲海默症症狀|如何從日常生活預防阿茲海默症?

預防與生活方式的關鍵策略:從日常累積腦部資本

對抗阿茲海默症,預防永遠是最好的策略。而許多有效的預防方法,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終身學習,多動腦」是建立「認知儲備」的核心。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多接觸新的知識與技能,無論是閱讀、學習新語言、玩益智遊戲、參與藝文活動,或是投入園藝、烹飪等興趣,都能刺激大腦,增加神經連結,為未來累積寶貴的腦部資本。即使年紀漸長,也能維持良好的認知功能。

「地中海飲食」模式因其對大腦健康的益處而被廣泛推崇。這種飲食強調多攝取全穀物、蔬果、豆類、堅果,選擇健康的油脂如橄欖油,增加魚類攝取,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富含抗氧化劑和健康脂肪的地中海飲食,有助於降低腦部發炎反應,保護神經細胞。

此外,「積極的社會參與」「優質的睡眠」也是維護大腦健康不可或缺的環節。保持與人群的連結,多參與社交活動,能提供情感支持,減少孤獨感這個已知風險因子。而充足且高品質的睡眠,則是大腦進行修復和清除代謝廢物的重要時間,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至關重要。

透過終生學習、地中海飲食、積極的社會參與與優質睡眠,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症狀|迎向不再絕望的未來

前瞻研究與未來展望:解鎖大腦的韌性

科學家們持續深入研究阿茲海默症的複雜機制。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究方向是探索為何有些人即使腦中已出現類澱粉蛋白沉積,卻仍能保持清晰的認知功能,彷彿他們的腦細胞擁有特殊的「韌性」。解開這種「細胞韌性」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有望為開發全新的預防或治療策略提供線索。

全球的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機構也正透過國際合作與資助計畫,共同加速阿茲海默症新療法的研究與臨床轉化。這些努力匯聚了全球的智慧與資源,為突破性進展奠定了基礎。

綜合目前的科學研究進展,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戰役正迎來新的局面。從針對病因的藥物,到激發腦部潛能的非藥物療法,再到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健康策略,我們擁有的工具與知識越來越多。

「阿茲海默氏症不再是絕症」——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正在逐步實現的願景。面對阿茲海默症,積極的態度、早期的關注、以及結合藥物與非藥物手段的全面性照護,將是戰勝時間、維持腦部健康的關鍵。

透過持續關注最新的研究發展,並將這些知識應用於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和家人的腦部健康投入,共同迎向一個充滿希望、不受失智症陰影籠罩的未來。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