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認知訓練如何協同作用,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行動能力?

目錄
帕金森氏症症狀,運動,帕金森氏症初期症狀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在帕金森氏症治療的研究當中,發現隨著神經細胞逐漸退化,患者的行動能力也隨之降低,出現肌肉僵硬、顫抖、平衡感不佳等症狀。雖然現階段醫學治療主要透過藥物補充患者體內缺乏的多巴胺,但藥物並無法抑制神經細胞的持續退化。因此,如何有效延緩症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成為神經科學與醫藥界持續追求的目標。

近年研究發現,運動結合認知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並提升其日常生活的能力。透過這種協同訓練,我們能強化患者健康腦區的功能,以補償逐漸退化的腦區,達到功能性提升甚至超越過去的可能。

 

帕金森氏症治療|如何幫助帕金森氏患者改善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運動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重要性。規律的心肺功能訓練能提升整體體能與耐力,並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提高神經細胞活性。此外,肌力訓練有助於維持肌肉功能,改善平衡與協調性,從而降低跌倒的風險,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

然而,單純運動仍不足以達成顯著效果,認知訓練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透過針對性的認知遊戲與任務設計,我們能刺激患者的大腦,提升其認知能力。這種遊戲訓練不僅增加患者的趣味與參與動機,更能活化多個腦區,包括記憶力、注意力、決策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們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且兼具趣味性的遊戲,讓患者在進行心肺運動的同時,也要完成各種認知任務,如計算、記憶、配對或反應速度訓練。這樣的多重刺激不僅能有效活化健康腦區,還能刺激退化腦區與健康腦區之間建立新的神經連結。

 

帕金森氏症治療|運動+認知訓練為何能改善帕金森氏症狀?

研究證明,這種認知與運動的雙重訓練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患者在持續參與這種訓練後,通常能明顯感受到行動更加靈活、平衡能力提升,甚至能逐漸回復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

為什麼這種方法能夠奏效?主要原因在於大腦具備高度的可塑性,當原有的神經連結受損或退化,健康腦區便有機會承擔更多功能。透過運動與認知的協同訓練,能有效刺激這些尚未退化的腦區,提升其效能與容量,從而減少或延緩退化腦區對整體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是,這種訓練模式不僅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也提升其心理健康與情緒穩定。患者透過趣味化的訓練方式,能減輕疾病所帶來的焦慮與憂鬱感,提升自信與社交互動意願,對於全面性的生活品質改善具有極大的正面影響。

 

帕金森氏症治療|藉由科學的方式發現新的希望

總而言之,運動與認知訓練的協同作用為帕金森氏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我們透過精心設計的訓練模式,幫助患者有效活化健康腦區,以補償受損區域的功能,實現生活品質的顯著改善。讓我們持續努力,提供更科學、更有效的訓練方案,為帕金森氏症患者打造更美好的生活。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帕金森氏症。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