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挑戰,大智慧: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任務如何幫助預防失智症

目錄
失智症症狀,失智症前兆,失智症預防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失智症症狀|日常預防失智可以怎麼開始?

你知道嗎?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與簡單挑戰,能有效幫助預防失智症症狀的發生。以下列舉幾種簡單卻有趣的日常任務調整方式,幫助你輕鬆鍛鍊大腦,維持認知活力。

 

 

失智症症狀|哪五項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我們預防?

一、刻意改變行動路線

大腦喜歡新的刺激,日常習慣性的路線讓我們變得機械化。試試看,若平常出門習慣往右轉,今天改成刻意往左轉。這個小小的改變會讓你的大腦開始重新計算路徑,並刺激腦內不同區域的神經細胞,進而提升記憶力與認知彈性。當然,最終還是要想辦法走到你的目的地,過程中產生的挑戰與解決方法將是極佳的腦部鍛鍊。

例如,原本從家到市場只有一條固定的路,今天特別改變路線,經過不同的街道與商店,你可能發現從未注意過的風景或店家。這種新鮮感除了讓你心情愉悅之外,也會增強腦部的記憶與導航能力。

二、烹飪新花樣

每個家庭都有習慣做的菜式,不妨從熟悉的菜色開始,稍微改變配料或烹調方法,創造全新的菜式。例如:平常習慣煎蛋,不妨嘗試加入不同的蔬菜或香料,做成煎蛋捲或歐姆蛋。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增添生活趣味,也能有效促進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活化腦部。

另外,也可以嘗試從未做過的異國料理,挑戰自己烹調全新的餐點。透過學習新食譜、理解不同的食材搭配及調味技巧,你的大腦將受到很好的鍛鍊與刺激,進而保持靈敏。

三、折衣服的新挑戰

折衣服是許多人日常必做的家事,但我們總是習慣某一種固定的方法。嘗試學習不同的折衣技巧,比如日式收納術或軍隊摺法,除了提升收納空間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種新動作的學習,有效刺激腦部運動區域,增加專注力與協調性。

比如,學習如何將衣服折成更省空間的方形或捲筒形,這樣不僅提升家居整齊度,也透過反覆練習來提升你的精細動作控制能力,增強手眼協調。

四、動手做從未嘗試過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習慣交給他人完成的小任務,試著挑選幾樣來自己完成看看。例如:自己維修小型家電、DIY簡單的家具、自己動手做點心等。透過實際操作,從錯誤中學習與尋找解決方案,這種動手動腦的過程,能大幅增強大腦的彈性與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當家中電器發生小問題時,嘗試先自己檢查並找尋修復方式,透過網路教學影片或書籍自學解決方法,不僅增加成就感,也有效刺激大腦持續思考,提升邏輯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

五、找尋優化方法

當你試著完成平常自己少做的任務時,不妨特別留意有哪些可以改善或優化的地方。透過這種反覆思考和實驗的過程,訓練自己不斷精進,從而維持大腦的敏捷度與靈活性。

舉例來說,當你在打掃房屋時,可以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完成,例如改變打掃順序或使用新的清潔工具;在做家務或購物時,也可以嘗試新的規劃方式,優化你的日常流程。

 

失智症症狀|生活小改變,失智玩轉不見

透過這些小而具體的改變,你會發現生活中有無數可以刺激大腦的機會。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任務與挑戰,其實蘊藏著極大的智慧與預防失智的潛力。從今天開始,選擇幾項自己有興趣的挑戰,讓你的日常生活不再平凡,讓大腦持續保持年輕與活躍,充滿無窮的創造力與活力,積極預防失智症症狀,守護你的記憶與認知健康。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