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患者的心聲:為何「別想太多」變得如此艱難?

目錄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憂鬱症症狀,憂鬱症前兆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你身邊有憂鬱症的朋友嗎?那你知道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嗎?根據三軍總醫院的研究報導指出,憂鬱症至今雖尚未研究出此病症的主要成因,卻已發現了很多相關的因素。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朋友或家人陷入憂鬱或焦慮時,最常見的安慰話語便是:「你別想太多」。然而,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對憂鬱症患者而言,卻往往成為一種額外的壓力,甚至是無形的指責,讓他們更加痛苦與無助。

我們的大腦,其實像一片遼闊的大海,每天有無數艘船隻在其中穿梭。這些船隻代表著各種無法預測與控制的思緒和情緒,每一艘船進入大腦這片海洋,都留下軌跡與漣漪。憂鬱症患者特別容易沿著這些船的軌跡,不斷追隨與觀察,結果被這些不斷侵入的負面雜訊所干擾。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別想太多」沒用?那什麼方法才能真正幫助憂鬱者?

「別想太多」這句話為什麼沒有幫助?因為大腦並無法直接控制船隻是否進入腦海,這些負面雜訊並不會因為一句話就憑空消失。相反,患者會因為無法停止這些念頭而感到更加自責,甚至討厭自己。對他們而言,這種內心的掙扎是真實存在且無法輕易擺脫的。

然而,我們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或身邊的朋友?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採取一種稱之為「錨定」的方法。這個錨,就像船隻拋錨時使船停泊穩定的道具。我們並非試圖驅趕或忽略那些念頭,而是主動承認並接受它們。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為什麼簡單的「我知道了」比「別想太多」更有效?

具體來說,當大腦再次被各種思緒或情緒干擾時,我們可以主動對這些負面訊息說:「我知道了。」這簡單的四個字,並非表示要你停止思考,也不是要你假裝那些念頭不存在,而是有意識地承認這些念頭已經存在,並將其「固定」下來,像船隻被錨穩住一樣。當你這麼做時,那個念頭就被暫時定位,它不會再繼續延伸擴散,也不再需要你花額外的精力去追逐或關注。

可能會有新的船隻(新的念頭)進入你的腦海,你只需繼續用同樣的方法,不斷重複地告訴自己:「我知道了。」久而久之,這種練習會讓你漸漸習慣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而不是掙扎或試圖壓制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給憂鬱症朋友一個真正有效的情緒解決方法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睡眠與情緒穩定極為有效。尤其對那些不斷被負面情緒與焦慮困擾的憂鬱症患者來說,能提供極大的緩解效果。患者會逐漸感受到心理負擔的減輕,進而改善睡眠品質,整體情緒也能逐步回到穩定狀態。

所以,下次當你試圖安慰憂鬱症患者時,請別再輕率地說出「別想太多」。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們的感受,並鼓勵他們透過「錨定」的技巧,主動去面對這些無法控制的念頭。當我們學會這樣去做,不僅能真正幫助他們,更能幫助自己,打造一個更和諧且充滿理解的情緒環境。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憂鬱症。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