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專家用一個比喻,讓你秒懂兩者差異

目錄
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專家用比喻了解兩者差異。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巫奉約 寫稿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前言:釐清常見迷思,從正確理解開始

大家好,我是巫奉約。在推廣認知健康的路上,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它們不是一樣的嗎?」這確實是許多民眾,甚至是部分照護者心中長久的困惑。

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正確地區分這兩個名詞,不僅僅是文字上的精確,它更直接關係到如何尋求正確的診斷、選擇合適的治療與照護方式,以及促進社會大眾對此疾病的理解。今天,我將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幫助大家一次搞懂「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重要差異。

 

阿茲海默症|什麼是「失智症」?一個總稱,而非單一疾病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核心觀念:「失智症」(Dementia)並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總稱,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症候群」(Syndrome)。

這些症狀主要表現為:個人的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思考抽象事物等)出現持續性的衰退,其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可以將「失智症」想像成「發燒」這個症狀。
當一個人發燒時,我們知道這是身體出問題的警訊,但我們不會說他得了「發燒病」。我們會去探究導致發燒的「病因」是什麼?是流感病毒、是細菌感染,還是其他問題?

同樣地,「失智症」就是大腦功能出問題後所表現出的「症狀集合體」,而造成這些症狀的背後,則有許多不同的「病因」。

 

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大家族,如何分辨並看懂差異?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們可以把「失智症」想像成一個大家族(或一把大雨傘),底下包含了許多不同成員(或不同種類的雨滴),其中「阿茲海默症」是最大的一個成員:

失智症 (Dementia) - 症候群總稱
1.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約佔所有失智症案例的60-80%。早期症狀最常見的是短期記憶力衰退。
2. 血管性失智症 (Vascular Dementia):第二常見,因腦中風或腦部血液循環不良所致。症狀可能呈階梯式(一次中風、惡化一次)或漸進式惡化。
3. 路易氏體失智症 (Lewy Body Dementia):特徵是認知功能時好時壞地波動、鮮明的視幻覺、以及類似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
4.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主要影響大腦的額葉與顳葉,早期症狀常以個性改變、行為失控或語言障礙為主,而非記憶問題。

其他原因:如巴金森氏症晚期、酒精成癮、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12缺乏等,也可能導致失智症狀。

失智症 (Dementia) - 症候群總稱
1.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約佔所有失智症案例的60-80%。早期症狀最常見的是短期記憶力衰退。
2. 血管性失智症 (Vascular Dementia)第二常見,因腦中風或腦部血液循環不良所致。症狀可能呈階梯式(一次中風、惡化一次)或漸進式惡化。
3. 路易氏體失智症(Lewy Body Dementia)特徵是認知功能時好時壞地波動、鮮明的視幻覺、以及類似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
4.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主要影響大腦的額葉與顳葉,早期症狀常以個性改變、行為失控或語言障礙為主,而非記憶問題。
其他原因如巴金森氏症晚期、酒精成癮、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12缺乏等,也可能導致失智症狀。

阿茲海默症|什麼是「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最常見的「病因」

美國老化研究局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就是一個特定的、會持續進展的腦部退化「疾病」。它也是所有造成失智症的病因中,最常見的一種。

延續剛才的比喻,如果「失智症」是「發燒」,那麼「阿茲海默症」就像是導致發燒最常見的「流感病毒」。
阿茲海默症的病理特徵,是在大腦中出現了不正常的「β-類澱粉蛋白斑塊」(amyloid plaques)沉積和「濤蛋白神經纖維糾結」(tau tangles),這些變化會逐漸破壞神經細胞,導致大腦功能衰退,從而引發失智症狀。

失智症症候群分別的4個名稱,並說明其差別。

 

阿茲海默症|為何釐清差異如此重要?

釐清兩者的不同,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下列建議,對於病友和家屬都至關重要:

1.  影響診斷與治療: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向。例如,血管性失智症需要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某些藥物對阿茲海默症可能有效,但對其他類型失智症效果則不一。

2.  影響照護策略:了解病因,有助於預測可能的病程與症狀。例如,路易氏體失智症的家屬需學習如何應對幻覺;額顳葉型失智症的家屬則需面對更棘手的行為問題。

3.  促進社會溝通:使用正確的詞彙,能幫助我們更精準地與醫療團隊溝通,也能讓社會大眾對此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減少誤解與汙名化。

釐清失智症的差異後,對於病友與家屬幫助的重要性。

 

阿茲海默症|正確的認識,是關懷的開始

總結來說,「失智症」是症狀的總稱,「阿茲海默症」則是導致這些症狀最常見的特定疾病。就如同發燒需要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出現失智症狀時,也必須透過專業醫師的詳細評估,才能找出背後的真正原因。

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大家建立清晰的觀念。正確的認識,是通往有效照護、同理關懷,以及促進社會大眾認知健康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持續努力的目標。

 

---
參考文獻與資源出處

1.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Alzheimer's Association, USA)**:提供關於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類型失智症的權威定義、差異比較及衛教資訊。* Website: www.alz.org
2.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 USA)**: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一部分,其網站詳細說明了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基礎科學與臨床資訊。 * Website: www.nia.nih.gov/health/alzheimers
3.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提供全球性的失智症數據、定義及公共衛生策略。* Website: 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mentia
4.  **台灣失智症協會 (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TADA)**: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失智症關懷組織,提供符合國情的衛教資訊、照護資源與政策倡議。* 網站:`www.tada2002.org.tw`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失智症防治照護專區**:提供台灣政府官方的失智症相關衛教手冊、政策與長照資源。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