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巫奉約 寫稿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當摯愛的家人罹患失智症,彷彿踏入一片記憶的迷霧森林,不僅他們會感到困惑、迷惘,做為最親近的「照顧者」,我們也時常感到手足無措,好像跟著一起迷了路。然而,「失智症照顧」的核心,並非強硬地將他們拉出迷霧,而是成為一名溫柔的嚮導,用愛與智慧「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路。
面對日常照護中層出不窮的挑戰,許多照顧者感到心力交瘁。其實,只要掌握一套簡單有效的溝通「心法」,就能化解大部分的僵局。我們從 台灣失智症協會 與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Alzheimer's Association) 所提供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方法,結合我,巫奉約在照護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綜合出這套「關鍵三公式」,能幫助我們在照護的路上走得更安穩,讓陪伴的旅程不再困難重重。
失智症照顧|如何透過「關鍵三公式」來讓我們的摯親感受更溫暖?
第一步、照護的基石:「肯定他、支持他」
1. 核心原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接納他的感受,是建立信任的唯一途徑。
當失智長輩表現出固執行為、說出不合邏輯的話,或重複詢問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糾正」或「反駁」。但這通常會引發更大的衝突與挫折感。第一步的關鍵,在於無條件地肯定他們當下的情緒與感受。
2. 為什麼要肯定?
失智症患者的言行來自於他們當下的「現實」,與他們爭辯事實,只會讓他們覺得被否定、不被理解,從而產生焦慮、憤怒或退縮。肯定,是告訴他們:「我聽見你了,我懂你的感受,你是安全的。」
3. 如何應用?
【情境一】:長輩堅持要出門上班(即使已退休多年)
NG說法:「您早就退休了,不用上班了啦!」
肯定說法:「是喔!您要準備去上班啦?您工作一定很認真、很負責,大家都很需要您對不對?」
【情境二】:長輩重複問「現在幾點了?」
NG說法:「我不是才跟你說過嗎?怎麼又問!」
肯定說法:「現在是11點,11點我們要來做點什麼嗎?」
透過肯定與支持,我們能有效降低長輩的防衛心與焦慮感,為接下來的溝通鋪平道路。
第二步、化解僵局的藝術:「轉移注意力」
1. 核心原則:不正面衝突,巧妙地將焦點轉移到他感興趣或愉快的事物上。
當我們完成了第一步的肯定,但長輩依然堅持某個想法或行為時,「轉移注意力」就是化解僵局的最佳工具。這不是欺騙,而是一種善意的引導,幫助他們從牛角尖裡走出來。
2. 轉移的秘訣:
成功的轉移,需要我們平時細心觀察,了解長輩的喜好,例如:他喜歡吃什麼點心?喜歡聽哪首老歌?對哪些話題感興趣?這些都是我們轉移注意力的「法寶」。
3. 如何應用?
【情境一】:情境一:長輩懷疑錢被偷,情緒激動
Step 1 (肯定):「錢不見了我知道這很重要,我們一起去找找看。」
Step 2 (轉移):「是在這張桌子不見的對嗎?看一下抽屜有沒有,還是在書裡面呢?疑,這顆石頭好美,是什麼時候買的呢?」
【情境二】:長輩堅持要出門找已過世的親人
Step 1 (肯定):「三姨婆,她好像是住屏東對嗎?我們這一趟比較遠喔,要不要考慮去住一下呢?」
Step 2 (轉移):「順便帶點衣服、還有三姨婆喜歡的音樂跟水果,那我們就先去買水果好嗎?」
這一步的目標是「繞道而行」,避免在無解的問題上打轉,讓情緒得以平復。
第三步、溫和引導的智慧:「帶他到我們要他去的地方」
1. 核心原則:用「邀請」取代「命令」,將日常任務包裝成有吸引力的活動。
當需要引導長輩完成特定任務(如洗澡、吃飯、吃藥、睡覺)而他們不願意時,強迫命令只會得到反效果。第三步的智慧,在於溫和地、有技巧地引導他們「自願」合作。
2. 引導的技巧:
將任務與正向、愉悅的感受連結,並將指令分解成簡單的小步驟。
3. 如何應用?
【情境一】:抗拒洗澡
NG說法:「時間到了,快去洗澡!」
引導說法:「我幫您準備了很舒服的熱水,也點了您喜歡的檜木精油,聞起來好香喔!洗完澡身體暖呼呼的,會很舒服。要不要先跟我去浴室聞聞看味道?」
【情境二】:不肯吃飯
NG說法:「您怎麼又不吃飯!這樣沒營養!」
引導說法:「哇!今天的魚蒸得好漂亮,跟您以前煮的一樣厲害耶!來,您幫我嚐嚐看味道夠不夠,給我一點指導好嗎?」
這個步驟,是將我們「希望他做的事」,轉化為「他可能會有興趣參與的事」,讓照護過程從對立轉為合作。

失智症照顧|怎麼成為不迷路的溫柔嚮導?
「肯定他、支持他」→「轉移注意力」→「帶他到我們要他去的地方」,這套三公式,是一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溝通策略。它教導我們的,不僅僅是照顧技巧,更是一種以同理心為出發點的「陪伴」智慧。
失智症照顧的旅程確實充滿挑戰,但請記得,我們不是要與疾病對抗,而是要學習如何與摯愛的家人在記憶的迷霧中和諧共舞。當我們不再執著於「糾正」事實,而是轉向「連結」情感,您會發現,照護的道路將會平坦許多,而您與家人之間,也能在困境中,找到最溫暖、最堅實的連結。
失智症照顧|免責聲明
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失智症照護溝通建議,每位失智者的狀況皆不相同。若面臨照護困難,建議諮詢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以獲得個人化的指導。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之照護觀念與技巧,整合自多個失智症照護領域的專家建議與實務指引,讀者若想深入了解,可參考以下資源:
1. **台灣失智症協會 (TADA)**
* 網站提供豐富的中文衛教資訊、照顧技巧、溝通方法及家屬支持服務,是台灣失智症家庭最重要的資源平台。
* 網址:`www.tada2002.org.tw`
2.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Alzheimer's Association)**
* 全球領先的失智症關懷組織,其網站上的「溝通與失智症」(Communication and Dementia) 及「應對行為改變」(Managing Behavior Changes) 等單元,詳細說明了類似本文三公式的實用技巧。
* 網址:`www.alz.org`
3. **肯定療法 (Validation Method)**
* 由社會工作家 Naomi Feil 發展的溝通方法,強調同理並肯定失智長者的內在感受與現實,是「肯定他、支持他」此一步驟的重要理論基礎。相關資訊可透過關鍵字 "Validation Method Naomi Feil" 搜尋。
4. **「以人為本」照護 (Person-Centred Care)**
* 英國學者 Tom Kitwood 提倡的照護哲學,強調尊重失智者的獨特性、尊嚴與觀點,是現代失智症照護的核心精神,貫穿本文所有技巧。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失智症防治照護專區**
* 提供台灣政府的失智症相關政策、長照資源、社區據點資訊及衛教手冊,可幫助家屬連結在地服務。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