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巫奉約 寫稿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失智症照護|台灣能成為世界級幸福老人國的夢想藍圖嗎?
開場:高齡少子化挑戰下的希望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急速變化,高齡與少子化並存已成社會主流。失智症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家庭照護壓力日益加重。然而,如果全社會積極參與,每個人都能貢獻一份心力,加上進步政策及創新科技,台灣完全有潛力成為「世界級幸福老人國」,讓每位長者都能擁有尊嚴、快樂、健康的晚年。
失智友善社區——全民運動模式
失智友善社區不僅是政府推動,更是全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創新模式。近年,台灣建立數百處失智友善社區、超過六萬名友善天使以及成千上萬合作組織。透過社區守望、志工網絡、無障礙設施、生活圈及標識系統串接,即便長者獨自外出,也有周圍居民、商家主動協助,保護失智者安全並支持家庭照護者。
失智症照護|台灣失智症照護升級了?怎麼讓長輩過得更安心?
先進照護科技與智慧整合
台灣推動智慧健康科技:遠距醫療、認知訓練軟體、AI健康監測、家居輔助器材等,讓長者能在熟悉社區或家庭享有高品質照護。各大醫療院所成立失智照護中心,結合創新基因檢測與大數據分析協助早期篩檢和預防,將高齡與失智照護推向世界標準。
八大高齡友善城市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高齡友善城市」八大指標:無障礙公共空間、平等交通、適居住宅、豐富社會參與、包容融入、高齡就業與志工、通訊資訊、社區健康服務,均成為台灣規劃藍圖的基石。全台縣市已簽署「都柏林宣言」,朝國際典範邁進。
全民教育與去污名化
大眾教育為失智症友善環境的核心。政策與民間合作,持續宣導認知障礙正確認識、消除偏見、尊重長者人權。失智症協會調查顯示,台灣失智症識能率逐年提升,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願意參與社區守望、主動協助、成為失智友善天使。
家庭、社區與產業全方位配套
從家庭到機構、醫療到社區,失智照護資源全面升級。不僅政府提供日間托顧、喘息服務、長照險補助,許多民間組織舉辦健康促進活動,鼓勵長者參與社團、樂齡學習、志願服務。產業界投入健康住宅、樂齡產品、智慧生活配套,創造高齡長者嶄新生活模式。
失智症照護|長照2.0 最新規劃?如何走向世界級標竿?
政策藍圖與未來展望
從衛生福利部推動的台灣失智症政策綱領2.0明確提出2025願景:建立失智友善台灣,具備「社區支持」、「多元照護」、「科技整合」、「人才培育」、「個案管理」。長照2.0與社區整合服務遍地開花,讓不同失智階段長者享有客製化照護、降低家庭負擔,人人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典範案例分享
嘉義慢老城市模式,竹北樂齡創新社區,都是台灣高齡友善進化的典範。地方政府積極改善公共設施、推廣共融活動,老人安居環境名列全國前茅。超過九成失智症患者仍居家生活,社區資源發揮最大支撐,展現人本照顧新思維。
夢想藍圖:幸福老人國的願景
- 全社會共創,零孤獨、零遺棄:每個人都能成為照護網的一環,失智症者能自在外出、參與社會,家屬有充分支持與交流。
- 高齡活力生活:長者不僅被照顧,還能學習、創造、分享,健康老化、快樂活躍。
- 國際認證世界級照護品質:台灣成為亞洲失智照護與高齡健康的標竿國家,吸引跨國學習與交流。
- 全民參與幸福循環:從政府到學校、企業、志工、商家,自發參與失智友善,每個人都能為幸福老人國貢獻力量。
- 科技人文融合:智慧醫療結合社會關懷,人性化創新科技服務,讓長者在家也能享受高標照護。

失智症照護|行動呼籲與結語
要實現這個夢想藍圖,需要持續改革、創新、攜手合作。每一個臺灣人都可以參與——志工、家屬、政府、學校、企業、社區──共同築起屬於我們的幸福老人國。讓失智照護不是負擔,而是社會溫暖的展現。未來台灣不僅能因應高齡少子化,更能領航世界,讓所有長者活得健康、快樂、有尊嚴,真正成為世界認可的幸福老人國。
參考資料
1. 2025 年達成失智友善台灣政策行動方案[5][1][3]
2. 高齡友善城市與世界級指標[11][12][2]
3. 失智友善社區與全民教育進程[15][4][13]
4. 智慧照顧科技整合與醫療前瞻模式[8][9][10][7][16]
5. 嘉義市慢老城市典範、竹北樂齡創新案例[12][10]
6. 家庭、社區及產業多元參與政策規劃[17][18][19]
[1](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media/809907/%E9%99%84%E4%BB%B63_%E6%B0%91%E7%9C%BE%E7%89%88%E5%A4%B1%E6%99%BA%E7%97%87%E9%98%B2%E6%B2%BB%E7%85%A7%E8%AD%B7%E6%94%BF%E7%AD%96%E7%B6%B1%E9%A0%98%E6%9A%A8%E8%A1%8C%E5%8B%95%E6%96%B9%E6%A1%8820.pdf)
[2](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3856&pid=11059)
[3](https://1966.gov.tw/LTC/cp-6572-69818-207.html)
[4](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content/429)
[5](https://hre.pro.edu.tw/storage/%E9%99%84%E4%BB%B63_%E6%B0%91%E7%9C%BE%E7%89%88%E5%A4%B1%E6%99%BA%E7%97%87%E9%98%B2%E6%B2%BB%E7%85%A7%E8%AD%B7%E6%94%BF%E7%AD%96%E7%B6%B1%E9%A0%98%E6%9A%A8%E8%A1%8C%E5%8B%95%E6%96%B9%E6%A1%882.0(2018%E7%89%88).pdf)
[6](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dementia-89)
[7](https://dep.mohw.gov.tw/DONAHC/cp-1083-29917-104.html)
[8](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9570)
[9](https://ageing.nhri.edu.tw/%E8%87%BA%E7%81%A3%E5%A4%B1%E6%99%BA%E7%97%87%E9%A0%90%E9%98%B2%E3%80%81%E9%86%AB%E7%99%82%E5%8F%8A%E7%85%A7%E8%AD%B7%E8%A8%88%E7%95%AB/)
[10](https://ieknet.iek.org.tw/iekrpt/rpt_open.aspx?rpt_idno=590688745)
[11](https://ws.moi.gov.tw/001/Upload/OldFile_Abri_Gov/research/1653/14479300261.pdf)
[12](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9008888?from=edn_hotestlist_storybottom)
[13](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124)
[14](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2362)
[15](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9321)
[16](https://1966.gov.tw/LTC/cp-6456-69825-207.html)
[17](https://www.pwc.tw/zh/publications/bio-insights/2025-ageing-and-long-term-care.html)
[18](https://www.roccoc.org.tw/web/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in2.jsp?cp_id=CP1743389136741)
[19](https://dpt.cch.org.tw/layout/layout_3/news_detail.aspx?ID=8730&Key=11044)
[20](https://www.chanchao.com.tw/atlife/newsDetail.asp?serno=3286)
[21](https://tw.news.yahoo.com/%E5%A4%A9%E4%B8%8B%E9%9B%9C%E8%AA%8C-2025%E5%B9%B4%E7%B8%A3%E5%B8%82%E9%A6%96%E9%95%B7%E6%96%BD%E6%94%BF%E6%BB%BF%E6%84%8F%E5%BA%A6%E8%AA%BF%E6%9F%A5-%E9%BB%83%E6%95%8F%E6%83%A0%E9%80%A33%E5%B9%B4%E7%8D%B2%E6%96%BD%E6%94%BF%E6%A8%99%E7%AB%BF%E9%A6%96%E9%95%B7%E5%98%89%E5%B8%82%E5%A5%AA-%E6%85%A2%E8%80%81%E5%9F%8E%E5%B8%82-%E9%9D%9E%E5%85%AD%E9%83%BD%E5%86%A0%E8%BB%8D-101136372.html)
[22](https://www.mohw.gov.tw/dl-77701-d1e1b8f6-ba53-4557-93d7-9b0a1cb1493a.html)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