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可能是假的——高功能憂鬱症前兆自我檢測

目錄
「我很好」可能是假的——高功能憂鬱症前兆自我檢測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巫奉約 寫稿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憂鬱症前兆|什麼是高功能憂鬱症?為什麼外表看不出來?

高功能憂鬱症是什麼?

在外人眼中,我們可能看起來一切正常:工作穩定、生活運轉順利,甚至臉上依舊帶著笑容。但內心卻長期承受無形的壓力與痛苦。這種「外在正常、內心掙扎」的狀態,被稱為 高功能憂鬱症(High Functioning Depression)

它屬於持續性憂鬱症的一種形式。患者雖能維持工作與社交功能,卻長期被低落情緒、疲憊與無助感困擾,甚至連自己都不容易察覺。

關鍵字:高功能憂鬱症、持續性憂鬱症、隱性憂鬱

 

憂鬱症前兆|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高功能憂鬱症?

高功能憂鬱症的八大警示徵兆

根據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的衛教資料中,提供了憂鬱症的八大警示徵兆若,你符合以下多項徵兆,就需要提高警覺:

1. 經常假裝沒事:內心痛苦,卻對外展現樂觀。

2. 外人難以察覺:工作、學業仍能完成,掩蓋了異常。

3. 情緒長期低落:沒有明顯原因卻常感到憂鬱。

4. 快樂感短暫:開心只維持短時間,隨後又陷入低潮。

5. 休息後仍疲憊:即使睡眠充足,依然缺乏精力。

6. 食慾明顯波動:忽然食慾不振,或突然暴飲暴食。

7. 勉強維持社交:出席聚會只是為了表面「正常」。

8. 生活力不從心:連簡單日常都覺得筋疲力竭。

關鍵字:憂鬱症徵兆、自我檢測、心理健康

高功能憂鬱症的八大警示徵兆

 

憂鬱症前兆|為什麼高功能憂鬱症常被忽略?有什麼風險?

為什麼高功能憂鬱症容易被忽略?

與重度憂鬱症不同,高功能憂鬱症患者通常仍能維持責任感,讓他們看似「一切安好」。這種「面具」常讓家人與朋友難以察覺。

然而,長期忽視可能導致:

*焦慮症加劇*

*身心疾病風險增加*

*自殺意念提升*

因此,若出現持續低落或無力感,絕不能輕忽。

關鍵字:隱藏型憂鬱、自殺風險、心理壓力

 

憂鬱症前兆|我該怎麼辦?要不要去看醫生?

如何自我關注與尋求幫助?

當如果有發現徵兆,建議從以下幾點開始並尋求專業單位協助:

1. 情緒日誌:記錄每天心情與焦慮程度。

2. 向親友傾訴:不要獨自承擔,分享感受能減輕壓力。

3. 尋求專業協助:精神科或心理諮商能提供專業診斷。

4. 健康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

5. 壓力管理: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法都有幫助。

 

心理健康支持專線 (臺灣地區):

安心專線1925 (諧音:依舊愛我,衛生福利部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生命線1995 (社團法人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

張老師專線1980 (中國青年救國團)

關鍵字:心理治療、情緒管理、憂鬱症改善方法

 

結語:別忽視「我很好」背後的真相

「我很好」有時只是一個偽裝。理解高功能憂鬱症的徵兆,能幫助我們更早察覺問題,避免憂鬱悄悄侵蝕生活。心理健康的守護,從自我觀察與勇敢求助開始。

關鍵字:高功能憂鬱症、心理健康、自我檢測

---

## 參考資料

1. Promise Clinic,《假裝沒事?你可能正經歷高功能憂鬱症》,2025年5月24日。\[1]
2. Blossom Medical,《高功能憂鬱症的8個跡象》,2025年6月9日。\[2]
3. HelloYishi,《裝沒事就是有事?高功能憂鬱症是什麼?6大潛在特徵要注意》,2025年4月6日。\[3]
4. 親子醫生網,《憂鬱症症狀有哪些?》,2025年8月6日。\[5]
5. FarHugs Clinic,《3分鐘看憂鬱症前兆及改善》,2025年6月14日。\[6]

[1](https://www.promise-clinic.com/l/en-us-%E5%81%87%E8%A3%9D%E6%B2%92%E4%BA%8B%EF%BC%9F%E4%BD%A0%E5%8F%AF%E8%83%BD%E6%AD%A3%E7%B6%93%E6%AD%B7%E9%AB%98%E5%8A%9F%E8%83%BD%E6%86%82%E9%AC%B1%E7%97%87/)
[2](https://www.blossommedical.org/dysthymia-pdd/)
[3](https://helloyishi.com.tw/mental-health/mood-disorder/what-is-high-functioning-depression/)
[5](https://sogoodday.com.tw/medical/mental-health/depression/depression-symptoms/)
[6](https://clinic.farhugs.com/posts/65b1d062aecc9b00010520aa)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憂鬱症。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