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巫奉約 寫稿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失智症症狀|失智症是老人才會有嗎?
傳統印象 VS 最新數據:失智症不再只是老年病
在大眾眼中,失智症幾乎等同於老年疾病,特別是 65 歲以上族群,其盛行率確實較高。根據衛福部2023–2025年台灣社區流行病學調查,65 歲以上長者失智盛行率約 8%,且隨年齡遞增而倍數上升。
然而,最新臨床研究也指出:45 歲以下甚至 20 歲出頭的成年人,同樣可能出現失智症狀或認知功能障礙。這一發現,正在改寫我們對失智症的傳統理解。
關鍵字:失智症年齡、失智症盛行率、早發性失智
失智症症狀|年輕人會得失智症嗎?
年輕失智症(Young Onset Dementia):不只是老化的問題
我在推廣認知健康課程時,經常提醒聽眾:失智症並非專屬老年人。
醫學上,年輕失智症是指 65 歲以前出現的失智症狀,近年甚至已有 20 多歲就被確診的案例。造成年輕失智的原因包含:
*基因突變*(如家族性阿茲海默症)
*頭部外傷*
*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額顳葉型失智)
*代謝異常或營養缺乏*
*慢性發炎與自身免疫疾病*
這些因素與「自然老化」無關,提醒我們必須將 認知健康納入全齡關注。
關鍵字:年輕失智症、早發性失智原因、額顳葉失智
失智症症狀|失智會有哪些症狀?
症狀觀察:年齡不是保護傘
不管年齡大小,失智症的核心表現都是 認知功能下降。我曾遇過一位30 多歲的患者,經常忘記重要會議,導致工作表現急遽下滑。因為年輕,他的狀況最初被誤認為是壓力過大,直到症狀惡化才被確診為早發性失智。常見症狀包含:
*記憶力衰退*
*語言表達困難*
*執行功能障礙*(無法完成熟悉任務)
*情緒與行為改變*
因此,早期發現並積極介入,對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關鍵字:失智症症狀、年輕失智案例、認知功能障礙
社會誤解:年輕失智者的雙重壓力
年輕失智症患者常面臨外界的不理解。許多人難以相信「一個 40 歲甚至 20 多歲的人會得失智症」,導致患者不僅承受認知退化的困擾,還要面對 社會孤立與心理壓力。
這種誤解,往往延遲了患者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的時機。身為認知健康推廣者,我始終呼籲社會:正確認識失智症,才能消弭汙名。
關鍵字:年輕失智誤解、失智症汙名、心理壓力
失智症症狀|要怎麼預防失智與保護大腦健康?
積極預防與健康管理是全齡課題
不論年齡,維護大腦健康都需要日常行動。我建議:
1. 均衡飲食:攝取 Omega-3 脂肪酸、深色蔬果、堅果。
2.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3. 充足睡眠:避免長期熬夜,維持深度睡眠品質。
4. 社交互動:保持人際交流,避免孤立。
5. 持續學習:透過閱讀、遊戲或新技能來刺激腦部。
6. 早期檢測:如出現疑似症狀,及早就醫,接受記憶門診或神經內科評估。
關鍵字:失智症預防、認知健康管理、腦部保健

我的倡議:認知健康應納入「全齡照護」
根據我十餘年推廣經驗,失智症不能只被視為「老人病」。我們應該把 認知健康教育、早期篩檢與腦部刺激,延伸到青壯年甚至年輕世代。
這樣做,不僅能維持個人生活品質,也能減少家庭負擔,對整體社會長期照護壓力有正向影響。\[12]\[1]
關鍵字:全齡認知健康、失智症篩檢、腦健康教育
結語:失智症沒有年齡限制
失智症的真相是:它不分年齡,20 歲也可能中招。我們需要拋開「失智=老人病」的刻板印象,將認知健康納入全齡生活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 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改善,讓每個人都能遠離失智陰影。
---
##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2023–2025 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報告》。
2. 台灣失智症協會,《失智症常見迷思與真相》。
3. 台灣智齡數據報告2025,國家衛生研究院。
4.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失智症全球行動計畫》。
5. 巫奉約,《2015–2025 認知健康推廣與失智症預防實務經驗》。
[1](https://www.mohw.gov.tw/cp-16-78102-1.html)
[2](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207)
[7](https://smctw.tw/17122/)
[8](https://www.mohw.gov.tw/dl-77701-d1e1b8f6-ba53-4557-93d7-9b0a1cb1493a.html)
[9](https://jubo-health.com/wp-content/uploads/2099/01/%E6%99%BA%E9%BD%A1%E6%95%B8%E6%93%9A%E5%A0%B1%E5%91%8A2025_%E5%88%9D%E7%89%88113.12.pdf)
[12](https://ankemedia.com/author/wusbrain)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