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症狀有哪些?如何讓長輩遠離失智症?專家分享 5 招有效策略!

目錄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失智症症狀的初期可能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困難或判斷力下降,因此及早預防相當重要。

失智症症狀如何影響長輩?遠離老年失智有哪些有效策略?「身腦齡活」透過日常新刺激預防失智症症狀,聚焦五大要素:運動(如太極、超慢跑)、動腦(學習新技能、新刺激)、營養(Omega-3、抗氧化飲食)、睡眠(7-8 小時高品質休息)、情緒(社交互動)。簡單實踐即可提升大腦健康,延緩退化。

 

失智症症狀|如何避免老年失智?

老人癡呆(失智症)是一個讓人擔心卻常被忽略的健康議題,許多人認為失智症是年紀大的必然結果,但其實透過正確的方法,完全可以有效預防甚至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身腦齡活是一套強調透過日常小事提供新的刺激,以達到身心健康全面提升的技術。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將這些技巧融入生活,健康五大要素:運動、動腦、營養、睡眠及情緒,幫助長輩遠離老年失智,降低失智症症狀的影響。透過規律的身體活動、均衡飲食及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能維持身心健康,還能有效延緩失智症症狀的惡化。

 

失智症症狀|該怎麼動才能夠有效預防?

首先,運動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基礎。研究顯示,每天進行中強度運動(最高心跳數的60%)約30分鐘,不僅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還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降低罹患失智症症狀的風險。超慢跑、太極拳、游泳或騎單車都是適合長輩的選擇,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動腦是身腦齡活技術的核心之一,而動腦的關鍵就在於「新刺激」。若生活一成不變,大腦缺乏新鮮感,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容易退化,進而可能出現失智症症狀。因此,鼓勵長輩嘗試新事物,例如學習新的技能或興趣,像是烹飪新菜色、種植花草、學習外語、書法、跟人聊天、拼圖或是功能型桌遊等,都能有效活化大腦。關鍵不在於難度,而是持續接觸不同的挑戰,讓生活充滿新鮮與刺激。

 

失智症症狀|飲食與作息可以怎麼調整?

營養也是身腦齡活的重要一環,均衡又優質的飲食能夠提供大腦足夠的營養素,特別是Omega-3 脂肪酸、維生素 B 群、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 C 和 E)以及纖維素,這些都是維持腦細胞健康的重要成分。

研究顯示,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助於維持整體健康,還能降低失智症症狀的風險。鼓勵長輩多吃蔬果、堅果、深海魚類,並且適當補充營養品,避免過多的糖類和加工食品,以達到最好的營養均衡狀態。

再者,高品質的睡眠對大腦修復與記憶力增強有著重要影響。長輩每天應至少有 7-8 小時的良好睡眠品質,並且避免睡前過度刺激的大腦活動,如長時間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甚至加速失智症症狀的發展。建立規律的作息,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睡眠充足後,自然能提升隔天的精神與認知表現。

最後,維持快樂愉悅的心情對於預防老人癡呆也有顯著效果。研究發現,正向情緒能有效降低壓力激素,進而降低認知退化的風險。如果長期處於壓力或負面情緒中,可能會影響大腦神經的健康,甚至誘發失智症症狀。因此,定期與朋友聚會、參加社區活動、保持良好的家庭互動或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如唱歌、跳舞、繪畫等,都能有效提升長輩的心理健康。

 

失智症症狀|輕鬆5招有效讓我們更健康

結合以上健康五大要素,透過日常生活小事,讓身腦齡活的技術實踐在每一天中。不僅能降低失智症症狀的發生率,更能讓長輩擁有更健康、更快樂的晚年生活。從今天開始,就為你的長輩規劃一個充滿新刺激的健康生活吧!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