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前兆有哪些?長輩的生活小細節,可能是大警訊!

目錄
失智症前兆,長輩生活的小細節可能是警訊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失智症前兆包括記憶衰退、重複行為、焦慮、睡眠異常、時間感模糊、情緒改變及忽略個人衛生。家屬應細心觀察,及早尋求專業評估與協助,以延緩病情惡化,提升長輩生活品質。

 

失智症前兆|生活細節變化是否透露警訊?

你是否注意到,原本獨立生活的長輩開始需要頻繁的提醒才能順利完成日常活動?例如煮飯時常忘記熄火,或走到某處突然忘記原本目的。這些細節,可能是失智症前兆,需及早關注與評估。

失智症前兆還可能表現在時間感混亂,長輩可能會開始對時間的感受變得模糊,例如經常忘記約定好的聚會,搞錯時間地點,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在某處出現,這種情形越趨頻繁,越可能顯示腦部認知功能正在逐漸減退。家人若察覺這些失智症前兆,應提高警覺,盡快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完整的認知評估,以便提供適切的照護與支持。
 

失智症前兆|記憶力衰退與情緒變化如何影響長輩?

家中長輩是否常常反覆詢問相同問題,或一再重複相同話題,甚至數分鐘前才講過的事情,又再度重提?例如,一小時內數次詢問「今天星期幾?」、「鑰匙放哪裡?」這種「頻繁」的重複行為,很可能是短期記憶受損的明顯表現,與失智症前兆密切相關,絕對不能忽視。
 

若長輩開始對許多事情感到莫名焦慮、擔心,經常把「怕忘記」、「怕做錯」掛在嘴邊,可能表示他們已逐漸感受到記憶力衰退帶來的壓力與不安。若焦慮情況長期存在,應該考慮是否為失智症前兆,家屬應多加觀察,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失智症前兆|睡眠異常與忽略個人衛生是否需要警覺?

睡眠品質也是值得注意的關鍵。長輩晚上難以入眠、頻繁醒來,或日夜顛倒,導致白天精神狀態欠佳、時常打瞌睡,甚至精神不集中。這些睡眠異常徵兆變化,經常伴隨失智症前兆初期,應及早進行檢查與改善。

長輩對於自己的外表與清潔開始不在意,例如忽略了過去每天堅持的打扮習慣,或出門穿錯鞋子、衣服不合季節,甚至連基本衛生如洗澡或刷牙都開始忘記。這些細節,往往容易被家人忽略,卻可能暗示著大腦認知功能正在退化,可能是失智症前兆。

 

失智症前兆|及早發現失智症前兆,守護長輩健康

面對失智,失智症前兆的變化可能潛藏在日常細節中,早期識別與及早介入,對改善病程、延緩惡化至關重要。家屬若察覺上述情況,不要覺得難以啟齒或拖延觀望,應盡快尋求醫療評估與專業協助,透過認知訓練與適當照護方案,提升長輩生活品質,延緩認知功能的衰退。

失智症的發展過程中,失智症前兆並不可怕,生活小細節往往隱藏著重要的警訊。身為家人,我們能做到的是細心觀察、主動關懷,並採取有效行動。讓我們一起提高警覺,守護長輩的認知健康,讓他們享有更快樂、更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失智症前兆的細節,可透過以下7點去觀察並提早預防。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