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寫稿 巫奉約 理事長(認知健康專家)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編輯
失智症照顧|如何與失智長者和諧共處日常?
失智症照顧如何落實於生活?隨著社會高齡化的趨勢加速,失智症已成為許多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如何與失智長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有效提供日常照顧,是許多照顧者關切的議題。透過正確且有效的溝通技巧,不僅能夠提升照顧品質,更能讓失智者感受到溫暖與尊重,進而維護其生活品質與尊嚴。
失智症照顧|如何透過三步驟與失智長者溝通?
根據多年從事認知照護的實務經驗,巫奉約 理事長建議照顧者可以運用以下三個步驟,來實踐溫馨且具尊嚴的照護模式。
第一步:肯定與支持
失智長者經常因為記憶力或認知能力的退化,而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沮喪。因此,照顧者的肯定與支持成為穩定他們情緒的基石。當長者出現混亂或錯誤時,我們切記不可直接批評或糾正,而應透過溫和且積極的言語予以肯定,並表達理解與支持。例如:「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或「你這樣已經很好了,我們再試一次吧!」透過肯定的語言,能有效降低長者的焦慮感,提升自信心,也能營造和諧的互動氛圍。
第二步:轉移注意力
失智長者經常會陷入重複詢問、固執己見或是情緒失控的狀態,此時硬碰硬或正面糾正往往會導致更大的衝突。因此,適時地轉移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技巧。轉移注意力可以透過提議長者感興趣的其他活動,如:「我們一起去喝杯茶好嗎?」或「我們來看看你最喜歡的照片吧!」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平息情緒,也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讓長者自然地轉移焦點,恢復內心的平靜與愉悅。
第三步:帶他到我們要他去的地方
成功轉移注意力後,我們便可順勢引導長者前往我們希望他到達的地點或進行的活動。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卻需要細膩的技巧與耐心。例如,可以在陪伴長者散步的過程中,慢慢引導他回到用餐或休息的地方,或者在談笑之間,輕鬆帶領他完成必要的日常活動。透過這種自然且巧妙的引導,能避免長者產生抗拒感,讓照顧過程更為順暢。

失智症照顧|三步驟的整合運用
照顧失智長者時,這三個步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需要融合並靈活運用的。當長者情緒低落時,首先透過肯定與支持建立穩定的情緒基礎,接著以轉移注意力的技巧平息可能的焦慮或困惑,最後自然地引導長者進行我們希望他參與的活動。這樣的照顧方式不僅能降低照顧過程中的壓力,更能提升雙方互動的和諧性與生活品質。
透過這樣的陪伴與照護模式,失智長者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尊重與關愛,提升自我價值感;而照顧者也能在照顧過程中,真正感受到照護的意義與成就感。最終達成失智者有尊嚴,照顧者有愛心,彼此共同享有溫馨且品質良好的生活。
照護失智長者絕非易事,但透過正確的態度與方法,我們能夠讓這條照護之路充滿溫暖與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陪伴失智長者走過這段生命旅程,創造美好的共處時光。
—巫奉約 與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關心您並與您攜手,共同面對失智。
【關於|巫奉約老師】
巫奉約,認知健康促進及功能型桌遊設計專家,因自身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短暫性失智,深刻體悟到認知健康的重要性。回台後投入長者健康照護產業十餘年,研發超過60款適合各年齡層的功能型桌遊,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認知能力提升。與萬芳醫院、新光銀行、台安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廣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認知增能計畫,成功協助許多長輩延緩失智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積極推廣腦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愛腦協會/幸福家庭賦能協會 理事
🔺2024年與曾文毅醫師共同完成大腦逆齡實驗
🔺2024年與萬芳醫院進行人體實驗,對象為失智患者,透過課程可逆轉失智

【認識|全齡樂遊促進發展協會】
本會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本著自發的意願,共同為著研商如何以好玩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長輩主動參與活動,進而透過遊戲的方式,搭配專業的遊戲教具,以衰弱老人、輕度失能及輕度失智者為主,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使參與課程的長輩可在課程中運用日常生活少用的各項認知能力,進而達到認知促進及社會參與之功能。
